津市市文化馆
当前位置:主页 > 群文快讯 >

津市市“兔跃津城 喜闹元宵”主题文化活动让津市非遗“活起来”,“火起来”

发表日期:2023-02-28     来源:未知

  非遗|津市市“兔跃津城 喜闹元宵”主题文化活动让津市非遗“活起来”,“火起来”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非遗保护的重要指示精神,积极实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发展工程,切实提升非遗保护利用工作水平,津市市市文化馆借助举办“兔跃津城 喜闹元宵”主题文化活动契机展出非遗项目,让非遗重回大众视野。在本次元宵活动中,津市市文化馆携手7个非遗项目,为此次盛会送上一场异彩纷呈的非遗盛宴,展现津市本地文化的魅力。


 舞龙舞狮: 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以跳、旋、舞技巧为主,象征风调雨顺。舞狮历史悠久,自明清到现在一直较为盛行,一般活动在各种喜庆庆典、佳节吉日、街头表演,能赐福安康,驱邪避祸。


 竹马灯: 《竹马灯》集戏剧,曲艺,音乐、舞蹈于一炉的表现形式,以喜剧中有人物,情节;以唱为多,用唢呐、大筒、二胡、三弦、打击乐用汉钹、土锣等,极具观赏性。现为艺人雷光范。津市丝弦2012年被列入津市市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保护单位津市市文化馆。


孟姜女传说: 嘉山孟姜女传说的基本特征是具有广泛的群众性和民间传承性。历史记载有序,思想内涵丰富,故事情节曲折动人,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嘉山孟姜女传说具有一定的历史研究价值、文学艺术价值、学术研究价值、旅游开发价值和国际文化交流价值。


车胤囊萤照读: 车胤囊萤照读的故事属民间文学,流传至今,激励着一代又一代读书人。故事主人公车胤勤学励志、艰苦奋斗的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符,是当代国人励志自强,学习强国的精神引领,是国家文明的助推剂,对当前青少年培养教育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传承项目:津市传统糕点制作技艺 展出产品:桃酥,用刚刚熬好的猪油,蛋液,只要细砂糖,搅拌均匀,再加入苏打粉,用手揉一分钟并泡打粉、面粉、花生,将其捏成一团,外加掌心一按,入烤箱,冷却后,盛在包装里封严,要吃时拿出来,酥松可口,细腻香甜。 酥糖:历经百余年历史,用料考究,十六道工艺,匠心制作,十八层糖叠压,已载入《湘菜大典》。 非遗糕点传承人:谭传新,传自津市糕点厂首席技术师李本德大师,曾获得津城名点,省非遗食品铜奖,学习非遗技艺四十余年,在现有糕点基础上进行过多次改良与创新。


牛肉干: 本项目创始人张子华经验丰富,匠心独运,以五香牛肉干为龙头,秘制配方,品质良好,风味独特,体现我省湘味熟食传统风格,影响了几代人,丰富人们美食生活。项目的创立填补了我省肉干规模化产业的空白,带动地方传统食品企业健康向上发展。


皮影戏: 皮影戏也称灯影戏,与木偶戏相类,古代统称为傀儡戏,是在我国民间广泛流传的一种独具特色的表演艺术形式,具有悠久的历史,其表演形式是借助灯光照射于影幕,并配以音响,由艺人结合故事说唱,同时操纵皮影人表演各种动作,由此产生艺术效果。 王自力是当地的皮影戏手工艺人,今年78岁,从小就喜爱皮影戏的他,对皮影戏的造诣颇深,不止会唱会耍,还会制作皮影。王自力至今还保存着当初师傅写的招牌——澧水配音皮影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