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市市文化馆
当前位置:主页 > 本馆概况 >

本馆概况

津市市文化馆基本情况简介
 
  ​​​​​​​津市市文化馆始建于1950年,2000年根据津发[2000]9号文件精神,由原文化馆、荆河戏剧团、文化艺术研究所三家单位合并,核定编制18名,是津市市人民政府设立的主导群众文化馆工作综合性的和公益性的文化服务机构,隶属津市市文化和旅游广电体育局,是开展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场所,也是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重要阵地。现有工作人员15人(中级职称10人),退休职工18人。其中馆长1名、支部书记1名、副馆长2名、工会主席1名。馆内设有美术、摄影、戏剧、曲艺、音乐、舞蹈、非遗、社区及农村文化专干等业务岗位。

​​​​​​​1、开展公益性文化工作
  ​​​​​​​为加强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推动总分馆建设、巩固市文化馆“总分馆制”建设成效,全面贯彻落实津市市委关于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试点工作会议精神,加快推进文化振兴战略,在全市已建立6个分馆,形成全面覆盖、均等便捷、实用高效的文化馆服务体系,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并长期对各乡镇基层艺术爱好者进行培训辅导。开设了小主持人、美术、广场舞、流行舞、戏曲广播操等免费培训班,每年培训人次达3000多人,将文化惠民工作落到了实处。积极响应省市“戏曲进校园”活动的号召,派出戏曲老师进入津市一完小、津市市职教集团进行了戏曲广播操教学活动,在津市市第七小学、津市市第二小学、津市市德雅中学、津市市嘉山实验学校、津市市毛里湖镇李家铺中学全面普及传统戏曲文化。提高了学生戏曲艺术素养和美学品味,继而培养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后继者;以庆祝祖国70周年华诞为主题,津市市美术馆联合津市市津胤书画院举办了“庆祝建国七十周年‘津胤书画院’少儿书法作品展”、津市市少儿美术书法优秀作品展,展出的近百幅少儿书画作品;在五环时代全民健身中心举办了津市市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摄影图片展。

2、积极举办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
  ​​​​​​​组织津市孟姜女文化演艺有限公司、市搏梦艺术团、市雅韵艺术团、市综艺团、市大鼓曲艺协会等文化志愿者近300人进镇村、社区、学校开展惠民演出活动。 全年完成惠民演出、送戏下乡任务22场。连续多年开展常德市“百团大赛”及津市市“欢乐津城”广场文化活动。先后创作演出了现代荆河小戏《红色情缘》、丝弦 《共建澧水津市城》、音乐情景剧《家书》、小品 《精准扶贫到我家》、《结晶》、音诗舞《岁月如歌》、大鼓 《志愿者的烦恼》、《一碗白米饭》、民乐小合奏《姜女情思》等作品。借助首届津市牛肉粉美食文化节,与湖南省歌舞剧院联合创作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剧目,将《籣香四韵》搬上舞台。组织了15支业余民间团队在市五环时代全民健身中心举行了津市市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百团大赛”·“欢乐津城”群众文艺演出,并选出6支优秀团队参加常德市百团大赛。取得了一等奖一名(津市市雅韵艺术团)、二等奖两名(津市市音乐家协会、津市市综合艺术团)、三等奖三名(津市市大鼓曲艺协会、津市市知青兰枫合唱团、津市市霞光艺术团)、优秀节目奖一个(津市市综合艺术团京剧《杜鹃山》选段)的优异成绩。

3、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与申报
  ​​​​​​​在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设有专门的保护机构及专职人员。对我市非遗项目进行了普查并建立了非遗数据资料库,每年利用文化遗产日及传统民俗节日进行宣传展示活动。2008年成功申报《孟姜女传说》为国家级非遗项目,2010年《车胤囊萤照读的故事》为省级非遗项目。王泸、谭兴烈、毛祖海三位老师分别为《孟姜女传说》及《车胤囊萤照读的故事》 的市级传承人。截止到目前,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共达23项,国家级一项(孟姜女传说)、省级一项(车胤囊萤照读故事)、其中(车胤囊萤照读故事)已申报国家级项目。2013年建立了大鼓传承基地。大鼓曲艺协会在文化馆的大力扶持下,队伍不断壮大,影响力不断扩大。自2006年以来,连续参加了几届常德市鼓书大赛及全国鼓书展演活动,获得了金奖、银奖及组织奖的好成绩。2013年代表我市大鼓民间艺人进京参加了演出,这是我市民间艺术表演团体首次进京演出。从2014年起,每年赴常德参加“常德市白马湖剧场百姓舞台”惠民演出18场。在非遗日期间,组织鼓书精英老师分别在渡口剧院、李家铺茶社、渡口曾家茶社,保河堤剧院进行惠民演出,获得观众好评。


 津市市文化馆  
2020年3月24日